第1434章 抗税-《唐朝好地主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大华代唐,是场没有流血的政变,对许多百姓来说,这天下除了换了一位皇帝,似乎其它的都没有变。
    基本上来说,也确实差不多。
    就好比当年唐代隋,政治制度以及掌握朝中权力的那些关陇贵族门阀都没变一样,隋唐一体。
    而大华与唐,其实变化也不大。
    唐的那几千贵族,大华都保留了,甚至连前朝的宗室们都只是降低了爵位而已,公主们的封号都得到保留。
    可这并不意味着,这些人就能为所欲为。
    防微杜渐。
    一点苗头都不能容忍。
    “立即召开御前会议,着内阁、翰林院还有御史台、大理寺以及议会两院的长官们前来。”
    张超对此事高度重视,这是大方向,是政治路线,原则问题,不容轻视。
    马周、房玄龄、魏征、许敬宗等人匆匆赶来,在殿外侯见,都有些摸不着头脑,不知道是什么大事,皇帝突然召开御前会议。
    要知道,正常情况下,皇帝虽然也会不定时的召开御前会议,可一般都会提前透露下会议的主题,让大家有个准备。
    “诸位,陛下召见。”
    一名内侍出来相告。
    大家怀着疑惑的心情入殿。
    当马周等看到郑元璹坐在殿中的时候,更加惊讶。
    御史大夫在这里,那么这场会议必然与他有关了。
    莫非是哪个大臣犯了事?
    “德昭,你跟大家讲下情况。”
    郑元璹于是向诸位朝中大佬们讲了现在诸侯里出现的一些不好苗头。
    什么乱摊乱派,加征苛捐杂税。
    什么乱征用百姓给他们免费服役。
    还有诸如走私军火,偷税。
    甚至是抗税。
    郑元璹在说摊派、走私这些的时候,马周等大佬还不是很在意,这种事情肯定会有,朝廷也一直在针对的治理。
    若只是这么点小事,也不值得皇帝如此兴师动众。
    可是当说到抗税的时候,大佬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。
    连房玄龄都在想,哪个这么大的胆。
    抗税?这跟造反有什么区别。
    “是谁?”
    “明目张胆找各种理由拒不缴税的有十几家封侯,其中爵位最高的是颍川县公韩瑗。”
    “韩瑗?”
    一说韩瑗,在座的倒都知道。
    盖因为这位县公来头也不算小,贞观中还担任过一段时间兵部侍郎之职。韩瑗也是个二代,他是南阳韩氏出身,他父亲韩仲良,曾是隋朝官员。入唐后为大理少卿、户部尚书、刑部尚书等职。
    南阳韩氏,也算是一流豪门之列,虽不是顶级,但声望实力不小。
    韩仲良病逝后,其子袭爵,并很快做到了兵部侍郎之职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