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九十五章 前往潼关 (求月票,求订阅)-《鹿鼎记:帝业从神龙岛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韦宇龙点点头,笑道:“如果三年之后,他真能做到自己所说的那样,可以破格提拔为知府。”

    周培公却摇头道:“陛下,这个人为人正直,有御史之才。”

    “培公啊,有你真好。”

    韦宇龙现在最头疼的御史这一块,人不少,

    ^0^    一秒记住【】

    弹劾却不多,少了监督的效果。

    “臣不敢当陛下如此夸奖。臣回去之后,便让通政司将这份施政纲领写进邸报,派发到全国各个衙门,以为模板。”

    听周培公这样说,韦宇龙忽然来了灵感,问道:“现在的邸报是哪个部门负责的?”

    “由通政司负责。”

    通政司是一个出纳帝命通达下情,勘合关防公文,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、陈情申诉及军情、灾异等事的部门,没什么实权,平常韦宇龙没怎么注意。

    现在听来,便有了一个主意:“能不能在礼部增设一个部门,专门刊印报纸,这些报纸除了刊登一些国家的重要政策,官员的施政情况之外,还可登载一些各地的新鲜事情和新闻。报纸一月一刊,不仅官员要看,也要让军队、学生、百姓都能看到。”

    “再让兵部也刊印一种只在军队中流通的军报,内容就以各军的训练情况,作战情况,至于两个报纸的名字,一个叫《华夏月报》,一个叫《华夏军人报》。”

    周培公答应道:“臣记下了,回京就办。”

    “不用等回京了,拟一道旨给内阁,让他们先商议一个方案出来,并让礼部和兵部先准备,等我们回去就可以马上执行。”

    周培公看皇帝如此重视,马上写了一份圣旨,韦宇龙批示后直接用印,让侍卫快马送回京城。

    这日刚过郑州,韦宇龙发现这里的玉米正在成熟,一片丰收的迹象,便饶有兴致的下了马车,不让侍卫跟着,独自信步来到田边,对一个耕作老农道:“老乡,庄稼长势不错,看来今年要大丰收了。”

    那老乡见这个年轻人面色和善,便回答:“还好,还好,应该不会饿死。”

    “老乡,我看今年风调雨顺,官府的田赋又不高,还会挨饿吗?”韦宇龙继续笑眯眯的问着。

    那老农见韦宇龙穿着华丽,气度不凡,觉得应该是个当官的,但他的东家可不是一般人,当即道:“这可不是我们田,长的再好,和我们关系也不大,而且这些田不纳税的。”

    韦宇龙一愣,现在可是官绅一体纳粮的,难道底下人乱来,忙问;“不纳税?现在当官的都要纳税的,怎么这些田会不纳税?”

    老农神秘地答道:“这些地也不是当官家里的田地。”

    “哦?谁有这么大的权利?这片土地的主人是什么人?”

    老农的话让韦宇龙更加纳闷,顿时更加好奇,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新政下,谁有这个特权?

    老农终于道出了这片良田的主人:“官家,你有所不知,这可都是少林寺的田产。”

    “这里距离少林寺还很远啊。”

    韦宇龙对少林寺是相当熟悉,但这里离少林寺还有很远,没想到少林寺的田产竟然有这么多?

    “你老不知道,其实这里原本不是少林寺的田地,只是听说皇帝下了个什么命令,让当官和地方的功名的老爷们都要交税,我们原来的东家就把田产卖给了少林寺,少林寺是佛门,自然不用交税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,谢谢老乡。”

    韦宇龙这才明白其中缘由,道了声谢,回到车上,心情顿时不好起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