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游庐山记-《醉里挑灯看剑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无论嗽琼液,且得洗尘颜。
    且谐宿所好,永原辞人间。
    李白《望庐山瀑布》
    道性深寂寞,世情多是非。
    会寻名山去,岂复望清辉。
    王昌龄《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》
    倦鸟得茂树,涸鱼返清源。
    舍此欲焉往?人间多险艰!
    白居易《香炉峰下新置草堂,
    即事咏怀,题于石上》
    谁来卧枕莓苔石,一洗尘心万斛泥。
    苏东坡《庐山开先瀑布》
    功业要刊燕石上,归休终作赤松游。
    岳飞《寄庐山东林慧海上人》
    结庐倚苍峭,举觞酹潺湲。
    临风一长啸,乱以归来篇。
    陶渊明《归去来辞》
    霄深月出山径白,虎溪流水鸣潺淙,似闻山鬼说法谈空空。
    康有为《庐山谣》
    诗人回归自然,有两种态度:深刻地感到名山胜水永存而自己却要归于沉寂;深刻地感受人世险恶而山水却这般恬美。因此有了尘处之思,想就此隐居,这是极自然的事。
    住在庐山脚下的陶渊明,是中国诗人的隐逸之宗。他心中的庐山真面目,恐怕就是“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”的自然佳境了。
    在庐山几天,五老峰的峭拔、三叠泉的潇洒、锦绣谷的清丽、龙首崖的云瀑,都给了我至真至美的享受。可是在另外一些地方,在朱元璋的朱碑亭前,在蒋介石的别墅美庐里,在毛**留影的含鄱口,在一九五九年“庐山会议”的旧址,我却感到了沉重的历史压迫感。庐山的美丽风景中,竟藏有残酷争斗的刀光血影。在一连串的庐山真面目中,我究竟与谁认同?
    来到庐山,我感到一个完整的自我已开始分裂……
    在这么多的庐山真面目中,我只认同了两个人,一个是陶渊明,一个是李白。淡泊名利的陶渊明是庐山的山魂,不愿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则是庐山的水魄了。
    庐山去来,虽然匆匆,山魂水魄,常萦我心!
    wm0.cc      ebiquge.com      zhuishu.cc      bookabc.com  
    7878xs.com      ranwen520.com      xiaoshuwu.cc      99shumeng.com
    d9zw.cc      biquge0.com      yjwxw.com      ffzw.com
    第(3/3)页